一、制造企業(yè)精益生產中存在的問題
1、質量成本管理理念推行難度大
中國的中小生產型企業(yè)很多,企業(yè)主可能鑒于自身企業(yè)的承受能力或者只是在別人產生巨大效益的時候企業(yè)主才會采取精益質量成本管理方法。另外由于人才素質參差不齊,很多企業(yè)的員工并不能滿足精益質量成本管理方式下對人才的要求。
2、質量成本管理意識薄弱
大部分制造企業(yè)只注意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成本管理,忽視非物質產品質量成本,對于質量成本是事前還是事后控制不明確,成本預決策缺乏規(guī)范性和系統(tǒng)性,對成本費用的發(fā)生規(guī)律和成本動因分析的把握不準確,質量管理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發(fā)生變動,從而質量成本管理與市場脫節(jié),脫離最初的精益原則。
3、生產組織過程缺乏協調
生產組織包括生產過程組織和勞動組織。生產過程組織要求對生產系統(tǒng)內所有的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,以最佳的方式將各生產要素結合起來,使之形成一個協調的系統(tǒng)。組織生產過程的基礎要求包括:①生產過程的連續(xù)性;②生產過程的比例性;③生產過程的均衡性;④生產過程的準時性。
二、制造業(yè)精益生產的建議
生產計劃是組織和控制企業(yè)生產活動的依據。要生產的質量和成本的精益生產,要從企業(yè)的生產計劃開始,計劃是對未來事項的一種預先安排,企業(yè)的各種資源籌集和分配都體現在了計劃中。
生產計劃是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,各個子系統(tǒng)內部的生產要素信息準確可靠,才能使制定的生產計劃。生產計劃是依據各種計劃信息進行的決策,需要企業(yè)不同部門的協調工作才能完成,調度計劃設計涉及不同資源的矛盾、部門利益的沖突,因此各資源、各部門間要進行綜合平衡,以保證企業(yè)現有的生產技術和資源的約束。生產計劃的綜合平衡包括如下幾個方面:
1、生產計劃與需求的平衡
生產計劃與需求的平衡是生產計劃中的一個核心問題。處理生產計劃與需求的平衡的策略有追趕策略、均衡策略、混合策略等。
2、計劃與生產能力的平衡
生產計劃必須建立在當前可利用的生產能力的基礎上,超出生產能力之外的計劃就是不可行的計劃,因此制定生產計劃時必須進行生產計劃與生產能力的平衡。要進行生產計劃與能力的平衡,必須對企業(yè)的生產能力進行核算,加強生產能力的管理,保證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完成生產計劃。
3、生產計劃與物資供應的平衡
生產計劃要得以完成,需要物資供應的保證。如果物資供應沒有保證,生產計劃有可能延期,導致失去市場機會,造成損失。進行生產計劃與物資供應的平衡,必須做好物資的預測工作,根據生產任務確定各種物資的需求量,做好物資采購與庫存管理工作,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,進行準時化采購。
4、生產計劃與成本財務的平衡
生產計劃與成本財務的平衡時為了保證利潤目標的實現,使生產所需的資金投入有保證。進行生產計劃與成本計劃的平衡,采取措施降低費用,確定產品成本降低率與降低額。然后,根據成本制定企業(yè)資金計劃、銷售收入計劃和財務支出計劃,采取增收節(jié)支的措施,提高經濟效益。
同時,提高企業(yè)員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成本意識和成本素質;規(guī)范基礎工作,提高企業(yè)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水平;結合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特點,有效改善能源成本;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關系。
官網所發(fā)稿件、圖片、視頻均用于學習交流;文章來自網絡或者老師投稿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!